查看原文
其他

好书推荐丨禁书之究

文史哲好伙伴


关于清代乾隆时期禁书,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了解?当时统治者所考虑的因由、学人境遇和禁书文本到底是怎么样的?禁书活动如何清晰深刻嵌入在时代中,后清时期文人学者如何在表达他们的治学命运?小编今日推荐的《四库禁书研究》提供了扎实的样本。在这本书中,作者用扎实的史学资料描述了乾隆时期的禁书,从统治上层及于各层级的变化,我们甚至可以由此思考后世为何转变的治学方法。


作者宁侠利用大量纷繁的历史资料,既宏观把握了政治全局,又在微观处细致处理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。


面对一个耳熟能详的题目,作者不断深思史料,力求在时代背景下挖掘出禁书的全面原因。


关于禁书的起源,多数人们倾向于用简单的民族矛盾来解释禁书原由,主流意见是乾隆征书包藏祸心,禁书的目的是掩盖建州女真对明的臣属关系,以及明清之际的抗清历史,摧残汉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反清思想,此皆源于清帝固有的狭隘民族观念。作者宁侠选择王钟翰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指出的观点 “透彻认识康乾盛世……要真正认识禁毁书……是把它当作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,来探索促成其产生的种种社会因素,又必须对其所处的时代有比较深刻的洞察”——洞察到乾隆帝也时时处于矛盾之中,想彻底铲除抵触清朝的文字著述和思想潮流,也担心触及“忠君”之道德底线,有玷“盛世”之声誉。


甚至从细节的丰富性,分析也很精彩。以乾隆四十三年徐树夔《一柱楼诗》案为例,事情之起,缘于江苏学政刘墉的发现和上奏。乾隆读过后,认为徐树夔所作的诗词仅是“语多愤激”,并非“违碍”、“悖逆”之词。然而上呈的却是由学政发现,负责办理禁书的两江总督、江苏巡抚竟然漏查,引起了乾隆帝的不满。随后,江苏巡抚杨魁上折回复,按蔡嘉树口吻详细陈述案情,最后查到涉及基层的吏治腐败,再度触动乾隆敏感神经,于是下诏将徐食田带京严讯。后经过种种调查,乾隆发现自己被误导,更加恼羞成怒。


《一柱楼诗》案最终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吏治,乾隆判断错误,措置失当也源于吏治。整肃吏治,掩饰自己的失误成为比查清徐树夔一案的真相更迫切、更重要的现实问题。于是将错就错、深文周纳,蓄意构成该案的悖逆性质,甚至《一柱楼诗》的校书者徐首发、沈成濯两个人的名字,也被当作反清的逆党铁证。一旦坐实了徐案之“罪大恶极”,所有涉案大小地方的官吏,东台知县、扬州知府、江苏布政使均革职解京治罪。江苏布政使陶易,从二品高官被定为重点打击的对象;后又进一步上纲,对于罪大恶极之案“显有袒护消弭情节”!再找出幕宾陆琰代批呈词,“舞文玩法”,最后判处陶易与徐食田、陆琰等一干人犯斩监候。陶易不及行刑,病死狱中,但他是清代文字狱案中,由于办案不力,被实际处以极刑的最高官吏。


谁曾想因办理一件本来只是言词“愤激”的普通文字案件失察,一位二品高官最终丢了性命,官僚集团的震悚,不言而喻!《四库禁书研究》是作者宁侠的一部分成果。她希望通过这样的书写,传达出更为详细的禁书信息,勾勒一个更加完整的清代乾隆时期的政治轮廓。


本文作者:咸鱼二号


更多精彩:

一入洪门深似海丨揭开天地会的历史真面目


书单丨吕思勉:读书的方法


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


更多惊喜

请搜索“商印文津”

淘宝/微店/豆瓣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